1. 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会表现出他个人的特点,构成了他独特的心理面貌。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就是他的心理特征。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个体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 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动物)、知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三个阶段和思维阶段(意识阶段—人类)
演变阶段名称 |
感觉阶段 |
知觉阶段 |
思维萌芽阶段 |
思维阶段(意识阶段) |
具体生物名称 |
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 |
灵长类动物 |
人类 |
3.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4.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 学派纷争
阶段 |
名称 |
代表人物 |
基本观点 |
学 派 纷 争 |
构造心理学 |
冯特、铁钦纳 |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
机能主义心理学 |
杜威、安吉尔、 詹姆士 |
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
|
行为主义心理学 |
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 |
抛开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只要确定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
格式塔心理学 |
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又称完形心理学 |
|
精神分析学派 |
弗洛伊德 |
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本我、自我、超我 |
|
当代 研究 取向 |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罗杰斯、马斯洛 |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潜能,心理学的“笫三势力” |
认知心理学 |
|
研究人脑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 |
|
生理心理学 |
|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